每年到了端午節粽子話題總是登上搜尋榜,

rice-dumpling-recipe.png

尤其關於「南部粽與北部粽,你是哪一派」更是老生常談

身為南部的孩子,今天就要帶大家做一款低脂、簡單又好吃的家鄉南部粽,看下去

 

 


 

 

經典家鄉南部粽作法(拆解步驟)

步驟大綱:
1.泡糯米
2.炒料
3.包粽
4.捆粽
5.獲得一個粽子

 

拆解步驟

(八顆份量)

步驟一:準備好材料

炒料:3杯240ml米杯,250克豬腱子肉,香菇適量,蝦米適量,紅蔥頭適量

起鍋包料:鹹蛋黃適量,甘栗適量

調料:醬油、米酒、鹽適量

粽葉:(請先洗淨拭乾)1顆基本上用兩片葉子包,因此做8顆需準備16張葉子,1片葉子也可以,但新手可能容易破掉,本食譜以1片粽葉做示範

棉線:一顆一條;8顆8條

※傳統的三層肉改用腱子肉替代,帶著半筋半肉的口感,除了脂肪含量較低之外又能久煮不乾柴,是非常好的替代品

※視個人喜好,一顆粽子可只包半顆鹹蛋黃     (可至食品材料行購買鹹蛋黃 )

※香菇品質很重要,好的香菇香氣種,夠味且好吃,今天使用的是華山香菇(非葉配,真心推薦)

※甘栗,和糖炒栗子不同,是帶點濕潤的栗子 (可至家樂福或大買場購買 )

PhotoCap_012.jpg

▲鹹蛋黃需先浸泡米酒,糯米與水 以1:0.6杯浸泡30分

 

 


 

步驟二:糯米浸泡完後,將蝦米與紅蔥頭爆香,再加入腱子肉及香菇下鍋翻炒,並加入醬油、鹽、米酒續炒

image

 

步驟二:下糯米翻炒,並再加適量醬油炒至均勻上色即可起鍋

※目的是為了讓裡裡外外都足夠入味!

PhotoCap_011.jpg

 


 

步驟三:包粽環節

▼準備好所有材料

PhotoCap_010.jpg

▼取一片粽葉,剪去頭尾硬角,再取一邊對摺至粽葉1/2處

PhotoCap_020.jpg

 

 

▼圈至甜筒狀(如下圖)圈越大能包的量越大,但葉子接縫處須小心會掉出米粒,因此包入適當的量即可

PhotoCap_007.jpg

 

▼肴入米飯-蛋黃-米飯-香菇-栗子-米飯(米飯與料交錯放才能每一口都有驚喜哦!)

填完後適當的壓一下,要讓每個角落都有米飯(才不會包起來像一顆營養不良的小粽子)

PhotoCap_006.jpg

PhotoCap_008.jpg

 

 

▼米飯裝至粽葉9分滿時,將大拇指與食指處(粽葉邊緣)下壓,準備閉合粽子

PhotoCap_018.jpg

 

▼再將上面那片粽葉網下對摺、包覆

PhotoCap_019.jpg

 

▼整個包覆完後,取一條棉線,以每個面都是三角型的方式把粽子對角線纏繞後綁起

獲得你的第一顆粽子

PhotoCap_016.jpg

 

重複做,就會獲得很多粽子

PhotoCap_015.jpg

 


 

 

步驟四:煮粽

耗時:須煮40分鐘悶5-10分鐘

滾水後,放入粽子(水需淹過粽子),轉中火加蓋煮40分鐘

※南部粽的特色是生米下水煮,因此才會顯得米粒黏黏的而非粒粒分明

PhotoCap_021.jpg

 

 


 

步驟五:恭喜完成!獲得粽子數顆

PhotoCap_013.jpg

▲待宰的布丁狗與待宰的粽子

 

 

快來看看自己的成品,是不是看著非常有食慾

加點香菜或花生粉都是傳統讓粽子更好吃的吃法哦!

PhotoCap_001.jpg

 

 

快速學-南部粽好簡單!(影片)

▼簡單易學,速成影片▼

 

 

營養師南部粽食譜解析

傳聞說粽子熱量很驚人,是這樣嗎?


1.其實自己做整體並沒用到多少油,主要熱量來源是米飯,

而粽子大多採用的是糯米,為支鏈型澱粉(觸角較多,消化後容易吸收使血糖上升)

如果擔心血糖上升較快(例如:患有血糖疾病者),建議可混合膳食纖維較多的五穀飯來製作。

 

種類 直鏈澱粉 支鏈澱粉
英文 Amylose amylopectin
葡萄糖鍵結形式 a-1,4糖苷鍵 a-1,4糖苷鍵
a-1,6糖苷鍵
特性 直鏈,線狀多醣;顆粒澱粉 短支鏈,膠黏澱粉;膠體性質
說明 直鏈澱粉一聚集成束,成為變性澱粉(modified starch),不易消化,例如:未加熱的隔夜冷米飯 1.保水性佳
2.與酵素接觸面較多(支鏈比較多腳)
消化後容易吸收,血糖也容易上升
  https://tastywhy.com/ 陳予倫營養師‧生活美食學製表


基本上,一顆粽子大概一碗飯的量,加上餡料肉.蛋黃.香菇.蝦米等,約380大卡
一天吃1-2顆還是沒問題的,只是其他餐次的米飯則應下降些,同時,也建議搭配著蔬菜一起吃


2.腸胃消化不佳者建議不要一次吃太多,也可在飯前先吃消化酵素
 

3.三層肉可用腱子肉代替 ,能久煮不乾柴


自己動手做雖然要花點時間,但能想吃什麼就包什麼
而且自己包得好像更好吃了呢🤭

 

事不宜遲,帶上家人一起動手DIY吧!

 

想看予予寫些什麼嗎?

請下方留言告訴我吧!

覺得文章不錯嗎?給我一個讚鼓勵鼓勵吧(點我回到最頂端按讚)

 

👇追蹤我的Facebook,除了有好吃好玩的內容,還能獲得許多生活健康資訊👇

 

 


 

營養師食譜 ‧ 知識性文章請至:陳予倫營養師 ‧ 生活美食學Tastywhy

 FB粉絲團:生活美食學-陳予倫營養師

 合作邀約:youhert121@gmail.com

 

arrow
arrow

    Y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